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在广东被打捞起来,截至2016年,已发现超14000件文物。这一发现标志着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早在唐代,市舶司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泉州港在元代进一步发展,海外交通贸易逐渐进入黄金时期,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明代时期,“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明朝中期的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则更是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翻开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为:中国(泉州)——越南(河内)——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斯里兰卡(科伦坡)——印度(加尔各答)——肯尼亚(内罗毕)——希腊(雅典)——意大利(威尼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一带一路”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在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5月,中国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进一步推动并落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责任和绿色标准。福建省作为中国最“绿”省份,在2022年8月份发布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技术及产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绿色技术、装备、服务、基建等,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到行动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16年9月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围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泉州先后出台多部地方法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同时,泉州致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现代产业,均衡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绿色成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院于2018年经由泉州市政府引进,扎根泉州的几年里,积极参与到美丽泉州的建设,通过工程项目和咨询项目将南京大学和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应用到实际污染治理,改善泉州生态环境,为建设绿色泉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后续以泉州为基点,将环保技术应用到中国,并结合国家实际需求和应用经验进一步将新技术推广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生态红利惠泽各国居民,让大家在通往幸福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阔步向前。